程錫勇 黃今
何功偉(1915-1941),又名彬、明理,湖北省咸寧縣柏墩中田販(今咸寧市咸安區桂花鎮柏墩村)人。1939年,何功偉來到湘鄂西一帶堅持革命斗爭。1941年,何功偉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后,周恩來、董必武聞訊萬分痛惜,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干部會上宣讀了何功偉的遺書、遺詩。1942年6月7日,延安各界為何功偉隆重舉行追悼大會,《解放日報》以《悼殉難者》為題發表了社論。宜昌市檔案館珍藏的相關資料,記錄了何功偉堅持斗爭、不怕犧牲的相關事跡。

何功偉肖像
鄂南:組織300余人的抗日游擊隊
1930年夏,何功偉考入湖北省立第二中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組織同學參加抗敵后援會。1935年12月,北平爆發“一二·九”學生運動,他立即響應,聯絡武漢50多所學校,成立武漢中等以上學?谷站葒摵蠒纬崭墒。12月30日,武昌兩萬余名學生舉行游行示威,他任總糾察。1936年,他被當局通緝,離開武漢到上海。
5月,何功偉參加全國學聯的工作,并任學聯常委。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任中共湖北省工委農委委員。1938年3月,調任武昌區委書記。6月,中共湖北省委成立,任省委委員。7月,奉命回咸寧開辟鄂南抗日根據地。他在鄂南9縣建立黨組織,并組建中共咸寧中心縣委(鄂南特委),任書記。他還動員族叔、咸寧名紳何寰楨出面組織抗日游擊隊,擁有300余人槍。10月,咸寧淪陷后,他率部到掛榜山打游擊,指揮鄂南各地游擊隊在叢山密林及梁子湖畔襲擊日偽軍。國民黨頑固派在鄂南掀起反共浪潮,殺害何寰楨,解散游擊隊。1939年2月,何功偉前往鄂南各地再次組織抗日游擊隊。6月12日發生“平江慘案”,他組織黨員分頭撤離后只身輾轉重慶,向中共中央南方局匯報鄂南形勢。
9月,何功偉受南方局派遣到鄂西,任中共湘鄂西區委(機關設在宜昌)宣傳部長。

1939年4月在宜昌正式成立的中共湘鄂西委員會(通稱湘鄂西區黨委),錢瑛、何功偉先后任書記。圖為中共湘鄂西區黨委機關遺址(宜昌市艾家巷)
宜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40年2月,書記錢瑛調南方局工作,他接任湘鄂西區委書記。何功偉跋山涉水,來往于宜昌、巴東、建始一線,檢查地方黨的工作,傳達中央的指示。在宜昌,他通過各種關系與當地一些有影響的進步人士接觸,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巴東,他和縣委成員一起研究整頓組織和選派干部,預防不測事件的發生;在建始,他深入到三里壩高級中學為新入黨的同志舉行宣誓儀式,并協助縣委同志在這個學校建立了秘密黨支部,教育黨員團結進步師生,注意對頑固派的斗爭策略;在松滋,他到簡易師范學校作政治形勢報告,鼓勵師生的革命斗志;這一年,何功偉在宜昌與區黨委宣傳干事許云(許寶珍)結為革命夫妻。
6月,日軍進犯宜昌,南方局指示我黨在宜昌的主要工作人員,分批撤往巴東、恩施。何功偉接到指示,夜以繼日地安排宜昌失守后黨的各項工作,一直戰斗到敵機投下燃燒彈,宜昌市內火光沖天的緊急時刻,才乘最后一條英國商船前往巴東。
8月,他妥善安排了巴東的工作后,又和懷孕6個月的妻子許云,跟隨西逃的難民,花了10天的時間,翻山越嶺步行400余里,到達恩施。這時,南方局負責組織工作的錢瑛也來到了恩施。
恩施:擔任湘鄂西特委書記
在錢瑛的主持下,湘鄂西區黨委決定改組為湘鄂西特委,由何功偉任書記,馬識途任副書記兼宣傳部長,劉惠馨任婦女部長。會議結束后,錢瑛對何功偉說:“許云已近半年的身孕,留在鄂西活動不方便,組織上決定調她到南方局工作。”不久,許云隨錢瑛一起去了重慶。誰知這一去竟成永訣。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后,國民黨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陳誠在恩施大肆搜捕共產黨人。何功偉帶領同志到敵特勢力較弱的偏僻山鄉,或以農村合作事業指導員的身份,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揭露日寇、漢奸、頑固派的罪行;或以教師的名義,在農村創辦夜校、識字班,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斗爭。通過這些活動,恩施這個遍布國民黨特務的古老山城,不斷發出抗日救亡的怒吼;廣大農村的革命形勢,更是熱氣騰騰。因叛徒出賣,何功偉于1月20日被捕入獄。
獄中:一封家書感人肺腑
國民黨第六戰區參謀長兼湖北省民政廳廳長朱懷冰、湖北省黨部主任委員苗培成等輪番游說勸降,他不為所動,于2月19日給其父寫信:“兒獻身真理,早具決心,茍義之所在,縱刀鋸斧鉞加諸頸項,父母兄弟環泣于前,此心亦萬不可動,此志亦萬不可移……惟懇大人移所愛兒者,以愛天下無數萬人之兒女,以愛抗戰死難烈士之遺孤,以愛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之難童”。
信被獄方截獲,陳誠閱后連聲驚嘆“此人偉大”,并在信后批注:“至情至性,大節大義,其偉人也”,還不斷搖頭嘆息“我們國民黨為什么就沒有這樣的人才”。于是,陳誠命將何父騙至恩施,企圖以父子之情勸其“轉向”。父子相見,他將2月19日寫給父親被陳誠扣壓的信重述一遍,對父親說:“……為天地存正氣,為個人全人格,成仁取義,此正其時……”“兒安忍出賣大眾,犧牲他人,茍全一己之私愛?兒決心犧牲個人,以利社會國家,粉身碎骨,此志不渝”。他在給妻子的訣別書中寫道:“告訴我所有的朋友們,加倍的努力吧!把革命紅旗舉得更高。好好地教養我們的后代,好繼續完成我們未竟的事業!北憩F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為理想、為黨的事業獻身的浩然正氣。
何父在恩施40余天,往返探監10余次,仍不能改變他獻身革命的決心。陳誠無計可施,1941年11月17日,何功偉被敵人押到恩施方家壩后山五道澗刑場。在臨刑的100余級石板路上,敵人放言只要何功偉回一回頭就不殺他,但遍體鱗傷、拖著沉重腳鐐的他義無反顧,高唱《國際歌》,慷慨就義,時年26歲。
。▉碓矗喝龒{新聞網)
Copyright @2014-2025 www.www7388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